时间:
2013/12/03
作者:
admin
点击: 次
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、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、教育部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12])和教育部《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》(教思政[2012]1号)等文件精神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,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,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,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自2010年以来,着手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。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,取得了重要成效,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评价。
1、构建了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
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与论证, 5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。公共管理类的行政管理、公共事业管理、劳动与社会保障3个专业8门通识课、6门通识专业能力课全部打通,专业核心课中的相关课程也基本打通;社会工作专业与公共管理类专业打通了6门专业通识课、6门专业能力课;法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打通了2门专业基础课、3门专业能力课。
2、突出了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特色
各专业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,了解社会对各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,对照教育部颁布的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(2012年)》,根据学校和学院办学特色,设置了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,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。
3、强化了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
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,从思政课到专业课的设置,特别重视师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动力能力训练。各专业设置了2-3门的专业实训课、1-2门综合实验课程、8-12周的综合实习教学环节,思政课缩减了课堂讲授的学时,增加了课外研读和社会实践环节。法学专业将毕业论文环节改为毕业实习报告,强调学生的专业实务能力的训练与考核。
(罗建英 张云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