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法校友在基层(五)| 吴刚祥:足遍圣地云程发轫,始坚初心万里可期
发布时间:2025-03-31 作者:吴刚祥
个人简介
吴刚祥,男,汉族,1998年8月出生,湖南双峰人,中共党员,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,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第二十届学生会主席,农业管理专业2022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,湖南省2021年选调生,现任中共双峰县委组织部组织一组副组长。
引言
作为一名在湘农求过学的学子,我从未敢以师门俊秀自居,谨以"朴诚、奋勉、求实、创新"的八字校训激励奋进;作为一名在基层扎根的年轻公务员,我未尝以翘楚自立,恒怀逊抑之心,始终秉承"公仆天下"的院训,在基层用行动诠释公法精神,做一个于人民有用的人。
心怀"志气",从容融入基层
"脱贫攻坚我只是一个见证人,乡村振兴我想当一个建设者",还记得这是我在接受选调生考察时,回答的为什么要参加选调生选拔的原因。带着这份学生时代的"志气",从学校到基层,面对一群陌生的人、碰到一堆陌生的事,深感能力不够,更觉学识尚浅,愈知实践维艰。
这几年,我在转换角色、快速适应中逐渐融入基层。从"青衿学子"到"农村的娃"。我是一个生于农村、长于农村的娃,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,不用像"城里娃"一样历经基层"四关"的考验,这里的泥土芬芳是我最熟悉的味道,田间阡陌是我最亲切的归途。既然选择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,勤恳的扎根、无私的付出才是反哺的最诚之报。因为我知道,这片土地给予我的,远比我所能回报的要多得多。从"饱读之士"到"基层新人"。对于初接触基层工作的我,难免惶恐不安,很多事情都不懂更是无从下手,就连基本的会务工作都需要同事提醒注意事项,更别说下村走访调研或独立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。只能从一个"基层小白"开始,怀着学习的心态,不断请教。经过这几年的锻炼,当初那个面对乡亲们期盼目光时手足无措的书生,现在也能将千头万绪梳理得井井有条。
培育"底气",深深扎根基层
"新时代,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,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",扎根最广阔的舞台,离不开甩开膀子的"底气",也离不开组织"无微不至"的关怀。
这几年,我在夯基固本、无微关怀中茁壮生长。信念更加坚定。还记得一个人睡在出租屋的那几晚,飞虫与我共枕,臭虫与我做伴;面对群众的不解和不满,几次想要离开这里,但都坚持了下来。在这方寸之间,我也逐渐完成了从娇气书生到钢铁战士的蜕变。知识积累更加充足。从一开始的乡镇基层党建办到疫情防控指挥部、党政办、片区,再到县委组织部跟班学习,在多次轮岗与抽调中,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增多。期间多次前往浏阳、宁乡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训学习,同时被纳入全县年轻后备干部范围,在组织关怀下,增长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,也培育了扎根基层的"底气"。
拿出"勇气",矢志奉献基层
所谓"为政之要,贵在躬行,重在干事",组织上精心组织我们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,必然有其深刻用意,其出发点必然是要我们矢志不渝的"干",而不是当旁观者。
这几年,我在矢志磨砺、干劲十足中奋力发光。在基层,我"累"过。顶着蚊虫叮咬完成"社保回头看",戴着草帽、顶着烈日开展空心房排查,熬过连续3个通宵完成自建房信息录入,疫情防控一天处理几万条数据,在三个月内实现了全镇33个行政村(社区)100%走遍……这些事放到一个新人身上,确实很累。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褪去了青涩与脆弱,我也渐渐懂得: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,唯有牢记初心使命、顽强拼搏进取,才能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。在基层,我"笑"过。当为联系的监测户办好社保卡后,说的那声"谢谢",我很开心;当为几十个老年人办好生存验证后,他们笑着走了,我很开心;当为老党员送去节日慰问的时候,他们笑了,我也很开心。
结语
"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者进,惟自胜者强",新时代、新征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,唯需实实在在的付出。基层这片广阔的舞台,我在战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