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

时间: 2022/12/27   作者:   点击:

一、概况

【学科基本情况】湖南省重点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。现有专任教师68人,其中教授19人、博导24人(含兼职导师4人)。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03年获批硕士点,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,行政管理专业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获批教育部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实现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“全覆盖”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国内首批新文科建设专业。

【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】设行政管理、社会保障、土地资源管理、应急管理、城乡公共治理等5个学科方向,有“国家智能社区治理社会实验基地”“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乡村中心”“中国农村公共管理研究院”“湖南省新农村研究基地”“现代农业产业公共政策创新研究”等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。坚持“入主流、创特色、促交叉、强优势”发展战略,形成四大特色优势: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方针。是全省首批20个“三全育人”试点学院之一。二是聚焦“三农”服务地方发展。与畜牧学、农学等校本优势学科交叉融合,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,开展新农科、新文科创新建设,主持“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”“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治理体系研究”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与公共政策”等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在县乡政府行政、电子政府、人工智能应用、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等领域打造学科优势,成果入库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、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、青年奖。三是创新案例教学方法。实施“耕读研习”案例教学模式创新、“BIA浸入式”案例教学改革,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案例数位居全国第一。四是着力培育学生精益求精、标准化操作、贴心为民的“工匠精神”,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【人才培养目标】坚持“面向社会,服务三农”的办学定位,培养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,身心健康,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,把握专业前沿动态,具有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,能在教学科研机构、党政机关、社会组织、县乡基层等从事理论研究、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【生源情况】硕士生考录比为2.78:1,博士生考录比为12.6:1,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200人。研究生生源质量优秀。

【国内外影响】全国4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农林水院校之一,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协作组主任单位,2015年、2016年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院长联盟理事长单位。在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20%B+),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。动物疫情危机防控政策建议被纳入“中央一号文件”,新冠疫情源头防控政策建议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采纳,并被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纳入立法程序,农村基层监督与治理体系创新、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等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。

  二、学科带头人

李燕凌,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带头人,二级教授、博士、博士后、博导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湖南省“芙蓉学者”特聘教授,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,湖南省新世纪“121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人选。主要研究领域县乡基层政府治理、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、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等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《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》《突发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及应急公共政策研究》等2项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《数字化视角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》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《中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:演化机理与防控政策》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《动物疫情与网络舆情交互影响机理及其危机管理决策方法研究》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《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》等,主持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成果奖(“杜润生奖”),主持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、二等奖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三等奖共8项,主持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、三等奖1项。在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Frontiers in Veterinary Science,《管理世界》、《经济研究》《公共管理学报》《中国行政管理》《中国农村经济》《人民日报(理论版)》等SCISSCI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在人民出版社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、科学出版社、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与教材23部。


点击下载文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