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
发布时间:2022-12-27 作者:
一、概况
【学科基本情况】湖南省重点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。现有专任教师68人,其中教授19人、博导19人(另有兼职博导5人)。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03年获批硕士点,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,行政管理专业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获批教育部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实现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“全覆盖”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国内首批新文科建设专业。
【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】设行政管理、社会保障、土地资源管理、应急管理、城乡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等6个学科方向,有“国家智能社区治理社会实验基地”“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乡村中心”“中国农村公共管理研究院”“湖南省新农村研究基地”“现代农业产业公共政策创新研究”等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。坚持“入主流、创特色、促交叉、强优势”发展战略,形成四大特色优势: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方针。是全省首批20个“三全育人”试点学院之一。二是聚焦“三农”服务地方发展。与畜牧学、农学等校本优势学科交叉融合,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,开展新农科、新文科创新建设,主持“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”“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治理体系研究”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与公共政策”等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在县乡政府行政、电子政府、人工智能应用、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等领域打造学科优势,成果入库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、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、青年奖。三是创新案例教学方法。实施“耕读研习”案例教学模式创新、“BIA浸入式”案例教学改革,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案例数位居全国第一。四是着力培育学生精益求精、标准化操作、贴心为民的“工匠精神”,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【人才培养目标】坚持“面向社会,服务三农”的办学定位,培养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,身心健康,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,把握专业前沿动态,具有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,能在教学科研机构、党政机关、社会组织、县乡基层等从事理论研究、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【生源情况】硕士生考录比为2.78:1,博士生考录比为12.6:1,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200余人。研究生生源质量优秀。
【国内外影响】全国4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农林水院校之一,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协作组主任单位,2015年、2016年湖南省公共管理学科院长联盟理事长单位。在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20%(B+),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。动物疫情危机防控政策建议被纳入“中央一号文件”,新冠疫情源头防控政策建议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采纳,并被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纳入立法程序,农村基层监督与治理体系创新、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等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。
二、学科带头人
王薇,女,1980年出生,院长,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,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湖南省“121人才工程”第三层次人选,省青年骨干教师,教育部公共事业管理“国内一流”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,主要研究公共政策、跨域治理、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、公共管理案例方法等。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、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、湖南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。在《中国行政管理》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《科学社会主义》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,出版专著教材5部。